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在小姨妈家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时刚刚18岁,高中马上就毕业了,三个女儿由郑云龙随便挑一个,这事也就提了那么一下,郑云龙也没有同意,因为那个时候郑云龙已经和唐小兰确定了关系,只是由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姨在当地也感觉到有点势单力薄,北方人很讲究亲戚和家族观念,多一个亲人就多一份力量,还有就是当年郑云龙在冀省定州的工地上,因为一件受欺负的事打了一架,实际上就是三拳两脚的事,结果把小姨他们村的一个欺软怕硬的二杆子都打怕了,见到他就绕道走,这事儿传回小姨他们村里,胆小的姨夫说话就有底气一些,这些前世的细微小事,郑云龙也是到了这里才想起来,这一世是注定不会再发生的……。而此时的一家人,小姨、姨夫、母亲和表姐他们正在厨房里热热闹闹的包饺子。

    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这就是北方的传统,哪怕是到了二三十年后,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但是来了亲朋好友,包饺子也是他们最热情的接待方式,小姨家的这顿饺子也是非常的隆重,馅料就有两种,有韭菜猪肉馅儿的,有芹菜猪肉馅儿的,另外还弄了几个小菜,在北方家里吃饭,很多人家里是没有南方的那种圆桌或方桌的,他们只有炕桌,吃饭也是坐在炕上,或者就端着碗蹲在地上吃,感觉没有那么讲究,但是在小姨家里,却有一张老榆木的八仙桌,还有两张老榆木的圈椅,还配了几只方凳,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古董,只是小姨的公爹作为文化人的一种讲究,他们家还有两个书柜,也是榆木的,里面除了老爷子之前的部分教材之外,大部分都是一些史书类书籍和中外名着,老爷子是教语文的,对古汉语还是有一定的造诣,所以在小姨家里吃饭还是比较讲究的,虽然只有一张八仙桌,只能坐8个人,其他人或坐或站或蹲,氛围还是非常的热闹,一顿饭也吃出了非常隆重的感觉。

    吃完饭的水果就是吃西瓜,这时候北方的西瓜还真是便宜,在大量上市的时候,每斤就5分钱左右,有时候还是论个卖,哪怕20多斤的西瓜,也只卖一块钱,郑云龙前世记得最清楚的一次买西瓜的经历就是在定州市的工地上,一个西瓜老板要一块钱,他只有8毛零钱,最后老板还是卖给他了,抱回工地一上称,有27斤重,算起来每斤才三分钱,其实这也是当地农民的真实收入体现,这个收入和当时的全国平均数比起来,还要略高一点,就拿小姨家来说吧,他们家5个农村户口,总耕地面积大约13亩左右,除了蔬菜和必要的油料等经济作物之外,每年必须拿出10多亩地来生产主要粮食,也就是小麦,小麦的产量大约在每亩600斤,他们家每年可以收6000多斤小麦,上缴完国家规定的各种粮食,5000斤左右就是全家的口粮,收完小麦之后可以再种一季其他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比如大豆、玉米、花生或者西瓜。就拿西瓜来说事儿吧,这是能够拿到市场上直接变现的东西,每亩的最高产量在8000斤左右,能够卖到四五百元,除掉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开支,每亩地能够收入200元就不错了,一家人能够收入2000元左右,这就是一年的全部花销,全家人就指望着它穿衣、看病、修房子、娶媳妇儿等。种西瓜投入的人工肯定最多,收入也略高一点,种其他作物就要稍微差一点,但也没那么忙,小姨家里就喜欢种玉米和花生,主要是省事儿一点,所以小农经济模式的种地能够保证一家人的吃穿就很不错了,并不是像某些专家所说的暴利。

    下午5点左右,太阳弱了一些,开着车载着全家人在小姨的几块田地之间转了一圈,反正在农村,也没有超载一说,这也是父母和外婆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详细的了解一下小姨的生活状况,你别说,当地的好处就是交通特别方便,虽然车不能开到地边上,距离最多也就两三百米,不过在收割和播种的时候,拖拉机是可以开到地里的,这时候是8月20号。田地里的玉米已经到了长籽的时候,还有一些少量的高粱,整个平原一片郁郁葱葱,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打鬼子时的青纱帐……。晚上小姨家里还是能够住下的,小姨家里有3张土炕,每张土炕都是房屋的宽度,长4米左右,深度为两米,北方来客的时候基本上是男女分开睡,每张炕睡五六个人不是什么问题,大家睡在一起还方便聊天,这也是另一种乐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