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挖社会主义墙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多,就每人200元,相当于他们在厂里两个月的补助款多一点,因为政府现在给他们发的补助款每个月也就几十百把块钱,而且还不能按时发放。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郑云龙当即掏出2000块钱,递给李副厂长,让他来决定到特区参观考察的名额,时间就定在半个月之后,因为到那个时候,郑云龙估计已经回到了特区,到时候也有时间来接待他们。

    吃完饭之后,李明德和张援朝两位工程师坐的是212吉普,郑云龙把李副厂长,柳枫和周卫国两位工程师送回宏光厂,等柳、周两位工程师下车离开之后,父亲郑大贵以单独 聊天的借口留了李副厂长几分钟,郑云龙便向李副厂长打听了新光厂和永光厂两家工厂的事,这两家和宏光厂是当时在这个山区同时建立的,以光学仪器出名的三家国营兵工企业,郑云龙的同学杨小刚就是新光厂出去的,三家兵工企业各有所长,有擅长光电设备的,有擅长激光测距的,有擅长光学玻璃的,有擅长镜头制作的……,改成民用之后,他们除共同合作生产了照相机之外,有专业生产望远镜的,有生产放映机镜头的,有生产显微镜配件的,也有生产测绘仪器的,甚至还有生产光学镜片的……,每个厂也就那么三四个产品,勉勉强强维持了十多年,最后在新世纪来临之前,走上了倒闭和被民营企业收购的路。

    令郑云龙没有想到的是,李副厂长的几个同学和朋友,分别在这两家厂担任领导岗位和技术骨干,结果就是李副厂长自告奋勇,带着父亲郑大贵和郑云龙往这两个厂而去,这两家工厂的架构和宏光厂一样,都是由技术权威作为厂里的总工和副厂长,新光厂的总工副厂长叫陆安邦,浙省杭城人士,祖上据说是三国时期的陆逊,永光厂的总工副厂长叫周怀祖,浙省绍兴人士,是近代着名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同村晚辈,三人都是当年浙大的同班同学,郑云龙他们先去的新光厂,找到陆副厂长和李副厂长的另一位朋友刘思远之后,最后一同去的永光厂,永光厂坐落在靠近另外一个镇边上的山脚下,是三个厂里面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个,人数也最多,据说最鼎盛的时候有6000多人,这时候也有3000多人。找到周怀祖副厂长的时候,差不多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于是就在这个叫做三河的镇上,一个叫三河酒店的饭馆里找了一个最大的包间,周副厂长一共叫来了5个人,由于距离很近,他们都是骑单车过来的,包间里的大圆桌刚好可以坐10个人,通过介绍,除周副厂长之外,另外4个人,两男两女,唐山河,张仲平,罗敏,丁月英。都是光学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师,其中丁月英是周副厂长的爱人,张仲平又和罗敏是一对夫妻,这些男士都是五十八九临近退休的年龄,由于女士退休的年龄要早一点,两位女士已经退休,知识分子对身体的保养看得比较重一些,晚上大家都是浅尝辄止,10个人还没有喝完两瓶茅台,郑云龙还是借着他开车不喝酒的原则,一滴酒都没沾,就算喝的是健力宝,席间也是其乐融融,相谈甚欢,最后和宏光厂一样,每个厂决定派八到十个人到特区来参观考察。

    酒席结束,郑云龙把陆副厂长,刘思远工程师,李光伟总工逐一送回他们的厂里,最后才和父亲一起开车回他们家所在的县城,今天的收获应该很大,这就是这时候国营工厂的现状,由于有国家的兜底,工人们勉强还能吃饱饭,日子过得确实很紧巴,因为郑云龙看到了两人穿着虽然洗得很干净,但是却打了补丁的衣服,就算那补丁打得很讲究,同样也能看出生活的拮据,这是真正的补丁衣服,而不是二三十年后的破洞装,如果他们到特区来考察,再结合郑云龙和他们谈的工资待遇,郑云龙相信会为他的前海光电科技公司挖过来近百名工程师和几百名技术骨干,这些人好多都是面临退休的年龄和中年的技术骨干,为了家庭和父母子女,他们也都有奋斗的想法和精力,郑云龙一直觉得他不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因为体制的问题,让这些有学问和技术的人才,本应该凭他们的本事,获得较高的收入,现在却过得穷困潦倒,如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也算是彼此成就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