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猪王的馈赠 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次说到瑕丘守将毕众敬因为儿子获罪不被政府赦免,一怒之下投降了尉元,导致徐州门户大开,北魏大军迅速南下,向薛安都靠拢,准备接受薛安都的投降,并一举控制徐州首府彭城。

    毕众敬在1600年前,上演了一出“冲冠一怒为儿子”的大戏,和发生在公元1644年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老将军毕众敬不像吴三桂那样甘心投降,《魏书》记载,在投降尉元之后,老毕后悔愤恨,几天都吃不下饭。不过老毕后来去到北魏首都平城,受到皇帝拓跋弘和冯太后的款待,在异国他乡安度了晚年,而老毕的儿孙们却因此在北国扎下了根,在北魏朝廷出将入相,使毕家祠堂大大风光了一把,此乃后话。

    毕众敬的故事中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刘彧的表现了。在薛安都、常珍奇等人纷纷反水之时,毕众敬能立场坚定的要求归降政府实属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刘彧居然在“赦免毕元宾”这个旁枝末节的问题上出人意料的顽固,导致最终毕众敬的反叛,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猪王”刘彧的智商和情商真是低的让人咂舌啊。

    不过由于古代通信状况不像现在这么及时,就算利用政府驿站的加急快报,通个消息一来一回没个十天半个月都不行。所以史书记载虽有时间先后,但是对于刘宋皇帝刘彧来说,坚决不赦免毕元宾时,可能还不知道前线形式已经如此恶化。我们的刘彧同志可能还在幻想着张永、沈攸之的大军一到,薛安都等人就要束手就擒的黄粱美梦呢。在这个前提下,刘彧可能认为给毕众敬许诺兖州刺史已经足够了,至于“法外施恩”赦免小毕,作为一国之君又怎能随意违反帝国“法律”呢?虽然给刘彧的“糊涂”找了这么多台阶下,但刘彧不能抓大放小,做事刚愎自用,就显示出他的政治素质实在不配做一个皇帝。

    我不由得想到了汉高祖刘邦的一个相似的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形成拉锯战,相持不下,于是刘邦要求韩信增援,包抄项羽。而此时韩信刚刚攻下齐地,他想用“支援刘邦”作为筹码,于是上书刘邦要求晋封自己为“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刘邦闻讯大怒,他妈的,韩信这小子居然敢跟老子讨价还价,正要发作之时,张良暗中踩了踩刘邦的脚,刘邦突然醒悟,转而对韩信的使者说:“我生气就是气韩信也太小家子气,要当齐王就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于是刘邦让使者带上印信,直接晋封韩信齐王。而韩信也没有食言,出兵助战,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

    比较刘邦和刘彧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刘彧的政治素质和刘邦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刘彧的脑子里有太多的羁绊,法律、礼教、人情、情绪,等等,太多的因素影响着他的判断。而刘邦不同,他的脑子里只有不断权衡的“利益”,也只有这样,刘邦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帝王。和刘邦一样,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政治家都深知“权力”意味着什么,“权”字在汉语里的解释就有变通、平衡的意思,而权力就是为了取得最大利益而去“变通、平衡”的能力。

    看过奥斯卡获奖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朋友应该对辛德勒讲给集中营司令官戈特的关于“权力”的故事记忆犹新,辛德勒告诉戈特:杀一个人,只能证明你维护了法律,这只能叫做“正义”;但赦免一个人,虽然背负着违反法律的风险,但这却是真正的“权力”。虽然这个桥段是为了表现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