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0章 屯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董卓之乱以来,兖州一带先后上演了关东联军和西凉军的乱战,黄巾乱党、南匈奴、黑山军的不断作乱,曹操和袁术之间的战争以及艰苦的曹吕大战,而在人祸不断的同时,更是祸不单行,天灾大旱、蝗灾肆虐,就连曾经的兖州刺史皇室宗亲刘岱本人都没有幸免遇难。

    到了建安元年(196)曾经丰饶的兖州已经是满目苍夷,面对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等诸多问题,曹操果断采纳了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

    枣祗、韩浩均在吕布入侵兖州时为曹操抵抗吕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前文已经提过,这里就不谈了。

    屯田的起源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一些战争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长达几年甚至于十几年,再和一些外族的战争中更是动辄几十年上百年,这个时候建立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粮食生产供应基地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而为了减少粮食在路上的损耗,这种基地往往最好就建立在前线的附近。

    早在秦始皇与匈奴交战的时候,就有“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此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的记载。这也是中国古代屯田的最早记载,至于秦汉以前,由于每次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所以也没有屯田的必要。

    到了东汉建安时期,毛玠在劝曹操奉天子的同时也提出了“脩耕植,畜军资”的策略,可惜毛玠并没有整理出具体的措施。

    曹操在历史上为了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最先采取的并不是屯田,而是“牛输谷法”。

    牛输谷法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这种做法虽然可行,但见效太慢。当时的东阿县令枣祗看出了牛输谷法的缺点,于是向曹操提出了屯田之法。

    但枣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起劲的一个要数军祭酒候声了。他认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无利。实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对台戏,是异想天开。这使得曹操在屯田问题上犹豫不决。

    枣祗没有被朝中多数官僚的非议所吓倒,到处游说,宣传屯田制的主张。他不止一次地对曹操说,实行牛输谷法是广种薄收,漫天撒网,效果不大。若是遇到水旱之灾,更是收不成东西。唯有实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与物力,集体耕种和收获,当年就能得到较好的收成,能较快改变军队粮食不足的现状。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时河内人韩浩也支持屯田,曹操权其利弊,终于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并把枣祗由东阿县令提拔为屯田都尉,还任命懂作农业生产的韩浩做他的助手,后来又派其堂妹夫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具体做这项工作。为了避免臣僚再发议论,曹操下了一道命令。令中说:“安定国家的根本大计,在于强兵足食。过去秦国的执政者由于重视了农业生产而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实行了屯田政策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是前人留下的好经验。”

    曹操是在许昌一带最先开始屯田的,那时经过曹吕之战、蝗灾以及黄巾余党作乱后有大量的无主和荒芜的土地,这些土地都被朝廷收回作为屯田的土地。耕牛、农具也主要是在同年曹操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至于劳动力,有一部分是招募的,另一部分是被迫掳来的。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五十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