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七章 伍如花我走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

    如花猜着,这泥里肯定有甲鱼窝,要不然也不会一挖就挖出来六只甲鱼来,如花很是期盼,能再多挖些出来,呵呵,这都是银子啊。

    心情因为这些甲鱼而又好了百倍,如花没有急着回去,看着两个长工挖着大蓄水池里的淤泥。

    可在她看着的这段时间里,却没能再挖出甲鱼来,如花稍稍地有些失望,便交待两个长工小心些挖,如果有甲鱼都放到二河提来的木桶里。

    离开蓄水池边,如花去看那边引了河水整治成水田的二十亩地。

    在那儿碰上了姥爷柳长岭,如花跑了过去打招呼。

    “姥爷,你在这儿呢。”

    柳长岭看是如花,从水田里走出来,“如花,你回来了?事办的顺利不?”

    如花看着有两亩水田里都插上了稻苗,就说:“嗯,都办好了。姥爷,这些稻子都是你带人插的秧苗啊?”

    “嗯,我那边的地都整治完了,你姥姥和你大舅母两个人就能种了,所以我就来这边给你帮忙。清明前这些水稻就得种完,要不就迟了。如花,这水稻育了秧苗再种,确实比直接撒种子来的容易,长势也好。”

    “嗯,就是这个理,所以我二月初就提前叫李强安排人把稻种都育了秧苗。像红薯也是,也要育了苗后,才把长出来的红薯藤掐了种到地里去。”

    柳长岭来了精神,说:“是啊,我看李强安排人那样种红薯,就问了他,说是你从什么书上看来的。如花,这书上也有写怎么种庄稼的?”

    如花嘻嘻地笑着,“是啊,有专门写农牧耕种的书。”

    忽然,如花想到一件事,她觉得应该可以那样去做。

    “对呀,姥爷,我们也可以把这怎么育稻苗、怎么种红薯、土豆,怎么提高产量,都记录下来,将来推广出去,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受惠,都能种出更多的庄稼来。”

    如花有了这样的打算,自然要马上去吩咐人去记录,于是,和姥爷说了声,就去了趟村长家的田。

    “如花,你回来了?”

    凡是见到如花的,开口第一句话都是问她回来了。

    如花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吴立山和二儿子从自家地里走出来,站在田埂上,和如花说话。

    “是啊,方才刚回来的,村长伯伯,我有事和你说。”

    吴立山擦了擦汗,问:“啥事啊?”

    如花指着吴立山家里的地,说:“村长伯伯,我觉得你应该找人把咱们这些日子改良的种田方法都记录下来,而且,要跟踪记录。比如,什么时间育红薯苗,什么时间掐红薯藤种到地里,这其中的过程中红薯的长势如何,怎么施肥,怎么杀虫,怎么垄地,最后的收获亩产又是多少。”

    “哪些作物吃肥,喜阳,要多浇水,哪些作物爱长虫要常杀虫。这些,如果咱们都随时的记录下来,将来有一天,有机会把这些记录的种田的知识都推广出去,那咱们村是不是就是干了件大好事?村长伯伯,你说县里会不会表彰咱们?知府大人会不会奖励?更或者是皇上那儿会不会奖励?”

    “好啊,若咱们吴氏一族把这些记录下来,呈给皇上,那咱们的罪责是不是就会减轻,皇上他看在咱们的一点贡献上,说不定能求了皇上把咱们吴氏一族不能科考的事给免了去。”

    如花和吴立山回头,就见族长不知何时来的,站在田埂上,正说的激动。

    如花笑笑,族长这位老人家也真是不容易,为了吴氏一族的子弟能恢复科考,怕是他老人家天天都睡不好觉吧。

    不过,这位老人家的脑子反应就是快,如花这个想法一说出来,他就能猜到如花这想法由他们吴氏一族做了后的最大好处。

    “如花,这法子是你想的,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占了你的好处去。如花,你说,我们记哪样作物的方法?”

    族长也不傻,这份功劳不可能被他们独占,如花能说了出来叫他儿子去找人记录,那必不会叫他们全部记录的,只可能挑一、两样农作物来记录。

    如花指了指吴立山家里种的红薯苗,说:“族长爷爷、村长伯伯,你们不可能花那么多的人力去记这些,就记录红薯和土豆的吧。这两样作物可是高产的作物,在缺粮的时候还能当粮食吃,要是这两种作物产量翻了几翻的话,这功劳可是很大的。”

    “好,老大,你安排青子来做这个事,你们种田的好手都仔细把这些日子种红薯和土豆的方法、过程给青子说,叫他记下来,直到收获那天,这中间不能断。”

    “是,爹,我就去跟青子说。”吴立山很听他爹的话,立即跑去找吴立青了。

    如花看族长和村长去安排了,便又回到了自家的池塘那儿。

    “二河,继续说吧,还有些什么事。”

    “是,二小姐,小的和四老爷把腌好的鸭蛋还有荆条片都送到了常山县,那位苏老板付了买鸭蛋的银票,还请小的给二小姐带个话,请二小姐有什么新食材了,别忘了找他合作,还给小的说了他家的地址,说是铺子里他不在的话,可以去他家里找他。”

    “噢,行。小叔的荆条片的货款收了回来没?”

    “收回来了,那些矿厂主都付了银子。还都说会按小姐和他们商议的,每月给咱们把煤粉煤炭渣给小姐送过来。”

    如花点头,这些矿厂主都好奇她要煤粉煤炭渣的原因,如花知道等蜂窝煤和煤砖、煤饼推出来后,这些矿厂主肯定会背地里骂她的,这样一个赚钱的生意,他们可是错过了。如花和他们签的协议可是说明了,五年内的煤粉和煤炭渣都只能卖给她,他们自己也不能加工使用。

    转到蓄水池的边上,两个长工见了如花,还没等如花问,就连忙说着:“二小姐,又挖了两只出来。”

    如花喜形于色,跑到木桶那儿,低头一瞧,可不是,现在木桶里已经有八只甲鱼了。

    如花想,这甲鱼是喜洁怕脏的东西,可这蓄水池里都是一池子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面能有这么多只的甲鱼,它们怎么会把窝建在了这些泥巴里。

    “二河,你说这甲鱼挺奇怪啊,它们不是喜欢干净不喜欢脏的嘛,怎么能生活在这一池子泥里面呢?”如花想着,就问一旁的二河。

    二河摇着头,说:“二小姐,小的不知道啊。”

    如花其实也只是问问,并没想着二河能给出个答案来。

    “没事,我只是奇怪而已,这东西要是养殖起来,也是挺赚钱的。”

    二河看着如花逗着甲鱼一个个的都缩进壳里,就问如花:“二小姐,这东西不是水里自己长的嘛,还能养殖?”

    如花“嗯”了一声,站起来,看向河水那边,凝眸思索着。

    “走,过去看看。”

    如花叫了二河,两人又向前走着。

    “这个地方还行,可以用来挖五个池子,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三龄鳖池、成鳖池,五种鳖池配套建设。二河,你记下来,这里,由东向西挖长方形的水池。在池塘底掺一部分沙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个晒台和饵饲台,这些甲鱼喜欢晒背,饵饲台用来给它们吃食,池塘建好后在这四周用砖砌个防逃墙,防止这些甲鱼爬出池子跑了去,高度嘛,有个一米左右就成。嗯,这周围也不砌砖墙了,就从山上挖些荆棘回来,把这里全部围起来,一是防人进来偷盗,二是防野兔什么的跑进来。”

    二河努力地记着如花说的这些话,可好多地方都不明白,于是硬着头皮对如花说:“二小姐,小的有些地方不明白,你能画个图吗?还有这晒台和饵饲台要怎么建啊?”

    如花一摆手,说:“你先把这地方看好,明天你记得提醒我,我再看看这能挖出多少甲鱼来,还得再打问一下哪里有卖甲鱼苗的。”

    “哦,知道了,小的一定记得明天提醒小姐。”

    拍了拍手上的土,如花带着二河回了家。

    “哎哟,知道你回来了,可一直不见你的踪影,你这孩子跑哪里去了?我问袁琦,她说你在村口铺子里,娘叫她去找,你又跑没影了。”

    一进门,正赶上要吃午饭了,柳氏拉了如花到面前,摸了摸她的头发,就一直唠叨的问。

    “娘,我去池塘那边瞧了瞧,姥爷呢,还没回来吃饭。”

    如花问着,就听院子里传来柳长岭和柳安几个的说话声。

    “如花啊,知道你回来了,大舅舅和你小舅舅就赶回来了。”柳安说着,一脸笑意的陪着柳长岭走了进来,柳旺跟在后面。

    柳旺进来后,直接走到如花跟前,揪了揪如花头发,说:“小如花,这一出去就是半个多月,不知道我们担心啊?在外面疯的都不知道回来了?”

    如花拍开柳旺的手,气鼓鼓地冲柳旺喊:“不许揪我的头发,不许拍我的脑袋,也不许摸我的头,不许掐我的脸蛋,哼,这么大的人,就知道欺负小孩子。姥爷,你快管管你的儿子,他欺负我。”

    柳长岭“啪”地一巴掌拍在柳旺的脑袋瓜上,瞪了柳旺几眼,说:“臭小子走开,敢欺负姥爷的如花,哼,想挨揍不是?来,如花,别搭理你小舅舅,这小子没个正形,老大不小了还是一副小孩子的模样,就会使坏。”

    “爹,有你这么说儿子的嘛,我怎么就使坏了?如花,小舅舅是想你了,不就揪了你下头发嘛,你就告状,小气丫头,欺负小舅舅。”

    柳长岭瞪了眼柳旺,拉着如花去洗手,李大喜已端了热水来,如花他们都洗了手,这才都坐在了饭桌前。

    “噫?表姐,大姐呢?还有两个表哥呢?”

    没看到如梅和柳杰、柳俊,如花就问刚进来的柳湘。

    柳湘过去坐下,说:“如梅和大哥、二哥去县里了。”

    伍立文问如花:“如花,你咋去了这么长时间,不说几天就回来的,怎么突然就在那边又开了三个店铺呢?”

    如花说:“不是突然开的,是正好遇上一直就打算买的铺子,就把以前想开的铺子开了。我不是叫大柱子回来给你们带信了吗?我二十前一定会赶回来的,对啦,爹,徐家把绣娘送过来了没?”

    柳氏立即接话,“说是今天下午就到,昨天徐家来了个人通知的,叫咱们把住的地方安排好。娘打算把她们安排在作坊里去住,你说怎么样?”

    如花想了想,摇头,说:“不,安排到咱家来住,娘你亲自教她们,就在她们住的屋子里教,不要叫她们进作坊里面去。”

    “家里哪还有屋子啊?”

    “大舅舅和小舅舅不是住在水泥厂呢吗,就安排在东厢里,只留两个绣娘住,要是徐家还跟来了其他的人,叫他们去住镇子上的客栈。要学东西的是两个绣娘,其他人咱们别管。袁琦,你来,我给你安排个事,这两个绣娘来了,你贴身伺候着,不要叫她们听到或看到咱们家不能给外人知道的事,知道了吗?”

    袁琦躬身应着:“是。”

    柳长岭看如花小脸凝重,就说:“你们都把嘴闭严了,秀儿,你给她们教快点,早点教会了打发走,你这里也不用一直防着。”

    柳安、柳旺几个点头,柳氏也点着头,“爹,我知道了。”

    柳氏把赵婶叫过来,又吩咐了一番,赵婶又去跟隔壁住的项东父子和二河他们又吩咐了一下。

    吃了午饭,如花和大舅舅、小舅舅一起去了北面的水泥厂。

    在建厂的这段时间里,马羊儿一直带着他的两个侄子在赶制水泥粉,一个多月又制出了三千多斤。

    到了水泥厂,如花进到新建好的厂房里每一处都去看了看,先垒了三个大窑,这窑的位置离马家屯村还挺近,也方便马羊儿他们从马家屯村运原石这些过来。

    厂房里很大,依着炼制水泥的不同工序,分了几个厂房,用来存放水泥的库房也按如花的要求建造的,如花一一看了,还别说,陈师傅这个施工队的活计,还是干的不错的。

    “马羊儿和他三个侄儿一人负责着一个大窑,这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从马家屯村和我们村找来的,大吴村里也招了三个。蜂窝厂也是如此。”柳安给如花说着。

    “嗯,行的,我跟我们村的村长伯伯说过的,这两个厂子里我们村只安排几个人来这里干活就成。其他的人我那儿的作坊还需要呢,不怕他们没活干。小舅舅,你那蜂窝煤、煤饼、煤砖做了多少了?”

    柳旺说:“蜂窝煤做了六百二十三个同,煤饼和煤砖都各做了三百块了。”

    “好,大舅舅、小舅舅,你们就按部就班的做,到一定数量了,我就找销路去。”

    “好啊,如花,一会儿工人们就回来了,你要不要再相看一下。”

    如花想了下,说:“不用特地相看了,他们干活时,我再四处走走,知道有哪些人,都在干哪些工种就成。”

    三人正说着,就看到四五个人进了厂子。

    打头的人看到如花,老远就招呼:“如花,你回来了?这次出远门可是走的远啊?都半个月呢。”

    如花一瞧,是吴立白,就笑着说:“嗯,事情多的,就在外面多待了几天,立白哥,你这么早就过来了,午饭在食堂吃的?”

    吴立白不自在地摇了摇头,说:“没,我在家吃的,和我爹我弟一起吃的。”

    如花看他脸上有些黯然,不知道是哪句话叫他变成这样了,也没再多和他说什么,就听大舅舅和小舅舅给他说着另外几个做工的工人,都是他们村的。

    水泥厂和蜂窝煤厂先后开的工,水泥厂工开有二十天了,蜂窝煤厂也开工有半个月了,这里的事务如花都交给了柳安和柳旺去负责,就连招人都是他们一手操办决定的,如花也没过多的去干涉,实在是因为她太忙了,接了圣旨后就又去了颖州府。

    因为徐家的人下午会带着绣娘过来,所以如花在水泥厂和蜂窝煤厂也没有多待,四处都看过了,把工人们都认了认,就和二河回了村子。

    吴立德和志森的糖炒粟子没有再去卖,除了在田里忙活,就是在帮吴和邦和崔氏在收拾新开的小吃食铺子。

    进村时,正确碰上了吴立德和志森、杏儿从小吃铺子里出来,如花就叫二河赶着驴车先回了,她下了车和吴立德他们一起往村里走。

    “二伯,地里的活计忙的怎么样了?”

    吴立德说:“就种三亩地,都干的差不多了。”

    “哦,二伯,爷爷和你说在镇上摆面摊子的事了没?”如花问。

    “说了,我想着地里的活整完,就去镇子上摆个面摊子,带着杏儿和志森,我们爷三应该能应付的过来。如花,我听爹说你要教我做什么面,好学不?”

    如花就说:“好学,我教二伯做热干面和油泼面,这两种面的味道好,人们会喜欢吃的。”

    “嗳,好,你教的东西准是好的,你闲了,二伯就跟你学。”

    如花点头,说:“嗯,明天爷爷的小吃铺子要开,过两天,我到你家去给你教,咱们就中午教一次,晚上教一次,正好午饭和晚饭就吃这热干面和油泼面了。”

    吴立德笑着,说:“行啊,希望我做的味道好,不然吃的人怕是就要埋怨了。”

    杏儿在一旁嘟着嘴,说:“爹,谁埋怨了,我是真的饱着,不想吃的,不是你做的不好吃。”

    如花看了看杏儿,再看吴立德无奈地笑着,心想杏儿姐准是又在和楼氏赌气,所以就把吴立德夹在了中间,左右为难。

    回了家,如花回屋爬在桌上画着养甲鱼的池塘草图,心中也盘算着,要是只有那么几只甲鱼,又没有甲鱼苗卖的话,那这些草图也就白画了,全当是练练笔自我欣赏一下吧。

    申时过半,如梅和柳杰、柳俊回来了,三人听说如花回来了,就到如花屋里找她。

    “大姐、大表哥、二表哥,你们去县里干啥了?”

    柳杰笑着,说:“我娘三月三十的生辰,我和弟弟、妹妹商量着用我们这些日子挣的工钱给娘买个礼物,于是就叫如梅表妹陪我们去县上瞧了瞧。”

    如梅点着头,拉了如花的手和如花一起坐下,说:“今天正好要到王老板那儿取金子,所以我就和两个表哥一起去,在县里面逛了逛。”

    如花就问:“大舅母过生辰啊,那我也要送礼物,你们买的啥?我瞧瞧,别到时候咱们买重了。”

    柳俊在一边上说:“没买,啥也没买,哎,县里的东西真贵,看上眼的都贵的要死。”

    柳杰拍了拍柳俊的肩,说:“还是照我说的,咱们给娘做套新衣裳,布咱们买,交给湘儿来做,礼送轻,但是咱们当儿女的一份心,娘也会高兴的。”

    柳俊点头,“嗯,行。”

    如花听了,想到第一次见到大舅母时,她身上那打了补丁的衣服。

    于是就说:“好啊,你们给大舅母准备衣裳,我和大姐给大舅母准备鞋袜、手套、围脖这些,我哥他们就叫他们买菜、买肉,咱们给大舅母做一桌子好吃的,给她过生辰。”

    柳杰和柳俊听了,眼睛一亮,齐齐地点头。

    徐家的人来了,如花和伍立文、柳氏一起去招待,来的据说是哪个铺子的一个掌柜,态度倒也谦和,没有趾高气扬,得知如花家只能安排两个绣娘住下,也没提出异议。

    “伍老爷、夫人,在下和随从去镇子上住客栈就行,这两位绣娘就有劳你们多照顾了。”

    “张掌柜客气了,你放心,我家娘子一定会照顾好两位绣娘的,而且,我家娘子会亲自手把手的教两位绣娘。”

    那位张掌柜一听,极是高兴,原本他还以为伍家会随便派个作坊里的工人来教绣娘,这下好了,六品兰蕙夫人亲自教两个绣娘,回去了他也好给东家禀报。

    ------题外话------

    感谢送月票给阳光的:天琪的123、haiili。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