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二章 二月二春耕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吴立贤此刻的心情才算是真正的平静了下来,他对崔氏和周氏说:“娘,苹儿娘,你们先放开我,我再走几步你们看看。”

    崔氏和周氏松了手,吴立贤绕着屋子走了两圈,最终,停在屋子的中间,弯腰把左腿的裤子往上拉了拉,露出那半截的假肢出来。

    众人这才看到,穿着鞋袜的是一截木雕的腿,脚是全乎的,腿的部分只能说是一根比小孩胳膊粗细差不多的木棍,在木棍的周围,还有三根铁条呈三角形的位置插在木脚和木腿上部分的地方,用以帮助木棍来支撑整个半边身子的重量。

    周氏已忘了苹儿的事,她含着泪看着丈夫的腿,看着他自己站立,看着他能走动起来。

    如花和项方相视一笑,还好,没有枉费他们的一番心血。

    晚上,吴立贤执意自己走回家,如花只好提醒他,不要用力过猛,这假肢睡觉什么的,都要卸下来,如果腿部有磨破的现象,也不能戴,要不然会使他的伤口恶化。

    项方在一旁给周氏仔细地讲了如何装戴假肢,以及如何绑绑带,最后,周氏一家子又谢了项方和如花后,才一起离开了伍家。

    送大伯一家和爷爷他们回来的志勤和志学讲,村里有人看到吴立贤能走了,都吃惊的奔走相告,有许多人都出来看,吴立贤昂着头,慢慢地在村子里走着,一路都没有用别人来扶。

    随后的几天,整个村子里议论最多的,自然就是吴和邦家的老大吴立贤,那个打仗缺了一条腿的吴立贤,他居然又长了条腿,重新站了起来,还能走的和正常人一样。

    这几天,如花和陈师傅的施工队整日在工地上忙着,根本无暇去关心村里人的议论。

    第一天的时候,在两个山包下,先用水泥、砖块垒砌了猪圈,陈师傅带来的工匠们,都见识到了水泥的好处。接下来,这边的鸭舍、鸡舍、兔窝、牛棚,一一的开始动了工。

    三天后,如花去了趟县里,和吴主簿打听了下常家铺子的事,得知还得等一段时间才会公开售卖,于是,如花就托了吴主簿,把她看中的几处给她先留着,她到时候一定会买下来。然后又去求见了孙县令,办成了一件事。

    接着,如花便在县城里,给奶娘孟氏和郑雪教着那几样点心的做法,这边铺子里要用到的烤箱柳铁匠也打好了,如花暂时让放在了丽人坊的厨屋里,以方便来教孟氏她们母女做点心。

    同时跟着孟氏母女学的,还有三个如花从蔡掮客那儿又买来的两男一女干过厨工的下人,这三人都是签的死契。

    如花算了算,这些日子已买了不少人了,她已从最初对贩卖人口的排斥,到现在已经是麻木地听那些人的遭遇,唉,她能不能说她只是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这种等级制度。

    正月二十九这天,小叔吴立武和表哥东子回来了,带回来了郑斌的信,还有三十几车的煤粉煤炭渣,以及楚郡府知府亲下的一份订单,楚郡府自知府府衙到各县县衙都跟丽人坊定了不少劳保用品,付货款的银票也一同带了来。

    如花和柳氏、如梅快速地整出货品来,交给送煤渣的商队又带回给了楚郡府。

    二月二,龙抬头,春耕日。

    各村的人都凑了钱,去了镇上的土地庙,给土地公公过生日,烧香祭祀,敲着锣鼓,放着鞭炮。

    村里的人家还吃猪头肉,家里的妇人都拿了剪刀,给一家老小理发,其实也说不上是理发了,只是用剪刀象征性地剪一撂头发下来,就算是应了剪“龙头”的习俗了。

    如花的姥爷和姥姥回自个家去了,他们的四亩地也得开始要春耕了,大舅舅和小舅舅,还有柳杰、柳俊和柳湘还是留在了如花家,两个舅舅都在北面的工地上跟着陈师傅的工匠们一起忙着建厂。

    柳杰和柳俊则被如花从工地叫了回来,把东面的地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带着长工豆子一家和鱼娃一家去按那个爱立克给的播种方法的单子,去种如花从泉州爱立克手里买回来的番邦种子。

    像有些要先育苗的,那种植方法上都有,如花给了柳杰他们兄弟,叫他们如有不认识的字就来问她或是志勤。

    腰果树的种子则交给了余佑文,叫他选个适宜的山把腰果树去种了,这腰果树种植后两年开花,三年结果,八年后进入盛果期。种腰果树是时间的问题,如花就交给余佑文照着爱立克写的种植方法自己去琢磨了。

    苜蓿的种子交给了小四的爹,叫他们一家和买回来的草籽都种到山包上去,那边如花要用来养牛养羊,还有兔子、鸡鸭类的。

    二月初三,是二伯两个双胞胎满月的日子。

    吴家热闹地办了一场酒席,村子上的还有一些外村的亲朋都来恭贺。

    吴立德请了吴立河,又提前叫如花帮着列了菜单,如花给二伯指导了几次,吴立德和吴立河带着杏儿、苹儿几个,就把十桌的酒席承包了。

    十个菜,四个凉菜,六个热菜,还有一个汤,只有两个菜是素菜,其余的都是荤菜,主食是米饭和馒头,外加桌子上的人,一人一份肉夹馍。

    来吃满月酒的人都赞不绝口,都说这吴和邦家是富裕起来了。

    还有议论如花家送的满月礼的,两个小孩一人一个银锁、一人一对银手镯,还有给楼氏的尺头、红枣、红糖、鸡蛋,那份量多的让人羡慕。

    前几天成季礼托商队带来了信和布头以及采购来的皮毛、羊毛等,信上说是再过一阵子贩牛羊的商人就会到颖州府,他会给这边买好牛羊了送过来,定的鸭苗在三月左右也能送过来。

    如花把这边丽人坊里的货品和粉条加工作坊的货品都托商队给颖州府丽人坊经销店和一品酒楼带了去。

    上次去县里找吴主簿打探常家的铺子出售的事时,如花求见了县令孙继科,和孙县令说了需要金、银做小饰品的事,孙县令马上叫了县上最大的金店和银楼的老板来,当场就给如花拿下了一定份额的金、银的原料。

    如花这边在丽人坊旁边空着的那块地方,是要扩建丽人坊作坊的,到时候有些手工艺就要和正真的绣活什么的分开来。

    现在丽人坊作坊里腾出两间屋子,把吴四做的一些工具,还有柳铁匠打的工具都放在了里面,如花把她那次买来的几个曾做过首饰的工人从项东那儿抽调了出来,和莫伦凡、莫远帆一起,安排他们熔金、制银,打一些上一世的转运珠、小银鱼、小金鱼之类的东西。

    然后,这几天她每天抽出半天的时间,去教丽人坊里的抽出来的女工们,教她们编手链和脖子戴的用来挂坠子的绳结。

    这些都是如花为三月份的商品展销会准备的。

    二月初六,春闱的大日子。

    如花一家送了伍立文去县上参加乡试。

    第一场考完后,伍立文出来,全家人看他的脸,似乎还不错,不过,大家都没有问考的如何,只叫伍立文回家后好好休息。

    接下来的四天,每天一场,一共考了五场后,这一年一次的春闱总算是结束了。

    大庆国的考试成绩并没有科完一场就公布一场的,而是全部考完后,才会一起公布。

    于是,在二月十一这一天,聚集在县衙外等着看榜单的学子和小厮、书童特别多。

    如花早早地包了一间县衙对面茶楼的包间,带着一家人在那儿看着对面的县衙门口。

    二河和李良则钻在人群里头,等着张榜的第一时间找自家老爷的名字。

    伍立文手里拿着个茶杯,里面的茶水早已被他喝干净了,可他依旧放在嘴边。

    如花知道她爹心里很是紧张,不过,昨天最后一场考完时,伍立文对他们说了,他觉得考的还行,应该能过。

    家里人都高兴,但就怕万一,所以这几天不只是柳氏没睡好,几个孩子也都替自家的爹担忧着。

    县衙的大门打开来,几个衙役的手里拿着几张红榜。

    人群顿时拥挤起来,纷纷地向公告栏挤去。

    二河吩咐李良,“我看前几张,你看后几张。”

    “嗳,知道了,二河哥。”

    两人被挤的来回在人群里打转,两个衙役拿着刀推搡着挤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喝斥了几句后,人们才纷纷地往后退了退。

    拿着红榜的衙役才开始贴红榜,这活是干顺了的,贴的倒也很快,没两下子,几张红榜就全贴好了。

    人们开始在红榜上找起自己或亲人的名字来。

    如花和柳氏、如梅紧张地盯着下面看榜的人,志勤和志学、志曦最终还是没忍住,三人在衙役贴红榜时,就冲出了包厢,跑下楼去对面看红榜了。

    伍立文依然端坐在椅子上,他比谁都紧张,妻儿都盼着他能考中,他又何尝不是呢,此时,妻女站在窗前紧张地看着,儿子们也都跑去看榜了,伍立文觉得后背的衣服已湿了,可他一双腿就是没劲,根本无法站起来到窗口和妻女一起往下看,他没有那个勇气。

    “有,有爹。”

    志曦人小,却是很快地从人群里钻了出来,他向茶楼这边跑着。

    如花指着志曦,说:“志曦出来了,爹,有你的名字,有,我听到志曦喊了。”

    如花扭头对伍立文说,伍立文的手死死地攥着茶杯,听到如花说的话,半天没有反应。

    如花跑到包厢门边,打开门来,只一个眨眼的功夫,志曦就跑了上来。

    如梅也喊了起来,“大哥和二河也出来了,二河在笑,爹,一定是有你的名字。”

    如梅和柳氏握着对方的手,如梅一脸兴奋地冲伍立文说着。

    志曦跑进来,来不及喘气,就说:“有,爹,我看到你的名字了,在中间。”

    柳氏走到伍立文身边,握住他的手,把他手里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哽咽着说:“他爹,有你,有你的名字。”

    如花回过头来,说:“爹,你要再接再厉,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志勤几个陆续都上来,纷纷说着榜上有伍立文的名字,二河和李良跪着给伍立文恭喜。

    如花从荷包里摸出两个二分的银角子,赏给了他们二人。

    “给,这是老爷赏你们的。”

    两人高兴地接了,谢了伍立文和如花。

    一家人高兴地从茶楼上下来,伍立文最终还是挤到人堆里去,亲眼看到了榜上写着“伍立文”三个字时,才真正的放了心。

    吴和邦一家也在村子里等着消息,得知伍立文过了乡试了,都替伍立文高兴。

    崔氏拉着伍立文的手,说:“三儿呀,用功再温书,下次也好好考,考个秀才回来,你爹这心愿就成了。”

    伍立文点头,看向头发已白了爹娘,说道:“儿子会继续努力的。”

    吴立贤站着,拍了拍伍立文的肩,说:“三弟,恭喜你了,大哥真的替你高兴。”

    众人正高兴地向伍立文恭喜着,袁琦来找如花,“二小姐,福惠居酒楼的刘掌柜来了。”

    如花点点头,和众人说了一声,就跟着袁琦回了家。

    “刘掌柜,今日怎么有空来了?”

    如花笑眯眯地和刘掌柜打着招呼,刘掌柜看了几眼如花,也微微地笑了下,说:“如花啊,我是来送银票的。”

    如花想了想,说:“送银票?刘掌柜是记错了,我们之间的账都清了的。最近我也没给你供什么货啊。”

    刘掌柜的眼神闪了闪,说道:“就是因为你没给我供货,所以我才上门来跟你要货了,这银票自然要付给你啊。”

    如花请了刘掌柜坐下,李小喜上了茶。

    如花说:“上次给酒楼的粉条、豆腐、辣白菜这些货,你们酒楼应该还多呢,怎么又会来我这里要货?”

    刘掌柜笑了,说道:“如花啊,我不要那些,我要的是你新出的东西,就是你院子那边摆着的那些坛子里的东西。”

    如花这才反应过来,对刘掌柜说:“刘掌柜,原来你要那些货啊,你来的早了,这些坛子里的东西要到月底才能好,现在还不能卖给你,吃不成的。”

    刘掌柜一愣,“还没好吗?”

    如花点头,说:“还没腌制好呢,若是腌好了,我哪里有放着不卖的道理。”

    刘掌柜不由地有些纳闷,这白老板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是如花做了这些东西不给他们卖,是要和别家做这生意了,还急急地叫他来这里想办法要他跟如花把这些坛子里的东西买回去。

    “刘掌柜,你是听谁说我这坛子里的东西都好了,不卖给你的?”

    刘掌柜的眼神躲闪了一下,复又自若地对如花笑了笑,说:“没有,是上次来拉货时看到这些坛子,想着要跟你买里面的东西,一直忙着给忘了,今日突然想起来,就急急地跑了过来。”

    如花轻挑眉峰,说:“哦,是这样啊。那刘掌柜确实是有些心急了,月底,等东西好了能吃了,我带去给刘掌柜尝尝,然后再跟你谈价钱。”

    刘掌柜忙说:“好好,月底,我等如花你来。”

    送走了刘掌柜,志勤、志学、志曦和如梅都从爷爷家回来了,说爹娘留在那儿,晚上要一起吃饭,他们回来先把伍立文默写的考卷试题试着做做,看他们能答上多少。

    如花便对如梅说:“大姐,他们三个要做试题,那咱们去荒地那边看看。”

    如梅说:“好啊,我听说你在那边要建养殖场,走,姐跟你去瞧瞧,你给姐说说那边都要养些啥。”

    两姐妹一起出来,走到开垦的荒地,长工们虽没有姥爷柳长岭的带领,但都认真地在干着活,杨树林在这边暂时负责照应着。

    如花领着如梅去看了建好的猪圈和兔窝,又带如梅到山包底下,说:“看,这边是要建牛棚和羊圈,这里是要建鸡舍,那边,靠池塘那边是要建鸭舍的。走,去池塘边瞧瞧。”

    两人走到池塘边时,如梅问如花,“如花,这么多的活计,我听陈师傅那天说,光是材料就得花上千两,这还有人工啥的,咱家的钱现在够吗?”

    如花说:“就是有些紧张,我在县里和铺子上还要买铺子、买地,家里的钱还得往刘家屯村和李家河村那边投出去不少,春耕开始了,这买来的这些地的种子又得花一笔钱,上次买的种子多数都送去刘家屯村和李家河村了。这次买金子、银子又花了一半的钱,现在我手头的钱也就二千两,这买铺子都不够,唉,要是再来一笔意外之财就好了。”

    如梅看如花皱着眉头,苦着脸的样子,也替如花着急。

    “如花,要不,咱们网些鱼去卖,你看,二叔的孩子过满月,你叫二河网了二十几条鱼,这鱼似乎很好网的,咱们网了拉到集市上去卖,能挣一文是一文。”

    如梅看着池塘,突然想到这么个主意,忙跟如花说。

    如花考虑着,一双眼睛从池塘上望了过去,突然,她指着一处水面,对如梅说:“大姐,你快瞧瞧,那是不是荷叶的枯枝?”

    如梅顺着如花手指的地方望去,看到水面上有些枯枝,就说:“我没见过荷叶,那是菏叶的枯枝吗?”

    如花转身,找了半天,终于拔了根长长的树枝,伸到水里面,拨拉了几下,还真拉上来一些东西。

    “哎哟,大姐,冬天我和大哥他们来这里时,我就觉得这是荷叶,还叫大哥看是不是水里长出来的,大哥说结着冰也瞧不清楚。看,这些,太好,太好了,大姐,钱来了,钱来了。”

    如花兴奋地挥着树枝,不停地搅动着池塘的水面。

    如梅听的一头雾水,问如花:“啥钱来了?你发现了啥吗?”

    如花指着池塘,说:“姐,里面有莲藕,里面一定有莲藕,莲藕可以卖钱的。太好了,嘿嘿,真的来了一笔意外之财,老天爷啊,我真是爱死你了。”

    如花说着,扔了树枝就跑,从荒地上叫了一个身强体壮的长工过来。

    这池塘的水高不过一米,但水下肯定淤泥很多。

    “这水凉,你快快下去,再快快上来,小心水里的淤泥,别滑了脚,摸一下底下,有莲藕的话就拨一根上来。”

    那长工答应着,下了水,春天的水还是带着股寒气,那长工抖了抖,弯腰从水里摸了摸。

    “有吗?”

    长工摸了一会儿,说:“有,小姐,是有莲藕,我知道的,我家就是南方的。”

    如花兴奋地一张小脸笑开了花,对那个长工说:“那你采一个藕上来。”

    长工摸到了一根藕把它完整地采了上来,如花抱着那根沾着不少泥的藕,拿给如梅看:“姐,看,这就是莲藕,做菜吃的,这东西在这边可是个稀罕东西,准能卖个好价。而且啊,夏采莲子冬采藕,咱们虽错过了冬天采藕的时节,但春天采的更值钱,别处没有啊,咱一定能卖出去。”

    看长工还在水里站着,如花招手,“快,你快上来。”

    长工问:“小姐,不采了吗?”

    如花说:“明天采,我把防水的衣裤做好了,明天再采,你快上来,这水凉的很呢。”

    长工从水塘里上来,如花叫他马上去她家喝碗姜汤去去寒。

    如梅拿着那根莲藕,带着长工先回家去了。

    如花站在池塘边上又看了一阵,据她估摸着,这两个池塘,五亩多,一亩按少的产量二千斤来算,这五亩就能挖出来大约一万多斤的莲藕出来。

    这颖州府、楚郡府也不知道能不能消化了这么多的莲藕,如果有必要,还得往其他地方去销售一些才行,要不然莲藕采出来了,存放和保鲜都是个问题。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