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4章 湄沱湖都督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以守。南有新罗威胁,安东内部尚未完全巩固,又去招惹新的敌人,实乃不明智之举。

    这确实是个问题,李煜想到,不能将希望寄托在黑水靺鞨诸部不和上面。诺是诸部群起而攻之,仅靠玄武卫挡不挡的住都是问题,离的最近的东栅州在玄武卫东征后以无兵可派。从其他各都督府调兵,足有近千里之遥,赶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当年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千里沃野的河西,远离关中等传统华夏之地,外还有匈奴威胁,夹在羌、胡之间,在当时人眼里不也是守不住吗?”

    薛俊笑道:“可通过移民实边,不照样过了几百年也没被胡人占去。”

    “移民实边?”李元素讶然道:“可安东刚经历十多年的大战,百姓本身就损失不少,正从内地招募灾民来屯垦,哪来的多余百姓去千里之外实边?”

    “这还得看殿下的意思了!”

    薛俊虽提了个固守湄州的方法,但这移民从哪来,他也拿不定主意。

    “就从栅城中移民入湄州!”

    “这?”以经不只李元素惊呀了,其他官员也是一脸吃惊的看着李煜。

    平白无故的把栅城百姓移往苦寒的湄州,这不是激起当地叛乱吗?

    “殿下,不可。”李元素当即反对道。

    “有何不可?栅城地区不过是一狭小山谷平原,当地百姓聚居于此数百年,人口繁衍至今,当地以显的人稠地狭了,应当及时分流。”

    栅城南北西的群山之中生活的都是靺鞨人,当地土著则是被高句丽化的北沃沮人。但在栅城平原一带有一半的人口是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平州人夏瑶以百姓一千余家来投高句丽,被高句丽王安置在栅城。

    经过都护府调查,这些人的后裔以繁衍到了两万余口。(要查清是不是夏瑶带来的那批百姓的后裔还不简单,直接翻家谱就能弄清,高句人、北沃沮人和归化高句丽的靺鞨人可没有编家谱的习俗)

    唯一不好的现像就是,这些投高句丽较早的华人后裔经过高句丽数百年统治,有被当地土著同化的倾向。

    李煜要做的就是,把居住在栅城的这数万华夏子孙与当地土著分割出来,扭转其夷狄化倾向。

    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他们单独移向新设的湄州,由从中原来的玄武卫将士迎娶他们中未婚女子。在未有外族的影响下通过与中原男子通婚,将他们从新拉入华夏的怀抱。

    经过隋末天下大乱,大唐内地不少地方还地广人稀,三千多万的人口分布到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少的可怜(未算没有华人农耕的安北、单于两都护府和中亚一带的羁縻都督府),也就相当于后世B京、S海、S圳三市加起来的总人口。

    大唐没有太过多余的人口供李煜移民开拓海外世界,那就只能将那些陷入迷途、夷狄群之中,还记得自己祖先是炎黄的华夏子孙从新拉回华夏的怀抱了。

    诺没有李煜穿越千年时光回到大唐,栅城的这几万炎黄子孙最终在大唐放弃安东都护府后,在靺鞨人的包围下,历经渤海、契丹、女真数百年的统治,彻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为了心中的那个理想,李煜驳回了李元素等人的反对意见,下达不容反对的命令。

    “都护府从栅城先期迁移两百户华人至湄南县安家落户,分田耕种,后续迁移视情况而定。从栅城选百姓迁往湄南县,由东栅州都督府检校长史阳玄基负责。为防迁移中有逆反者,调薛茂勋率混沌卫前往栅城驻守。”

    “考虑湄南县地处黑水靺鞨拂涅部,为便谊安东都护府管辖拂涅部百姓,征伐不臣者,特设湄沱湖都督府。都督府都督由玄武卫郞将王虎暂代,湄南县令由都护府择贤良委任……”

    一连串的命令从李煜口中甩出,三江流域历史巨变由此展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