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5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任何政事都不表任何的看法。

    这一点儿在三年前张商英下野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而这也是他能够如此得赵佶信任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狄青当年还没有种师道的实力大,可是却还是被背上莫须有的罪名,身死族灭,种师道却能够如此得圣眷,除了如今大宋朝面临的局势同狄青当年不同外,更重要的还是种师道极会为人、为臣罢了。

    当然了,事实上狄青遭人忌恨,最重要的还在于历史原因。因为宋朝开国皇帝就是武人动的“陈桥兵变”而夺得天下,所以武将是不能掌控着重要军权的,这是宋朝建国以来的最低底线和基本国策。皇帝仁宗可以一时得意忘形,不记祖训,但是所谓的名卿贵勋们是不能忘记的,是誓死都要捍卫的红线,以此来正本清源。

    在狄青之前,还没有哪一个单纯的武将能够出任枢密使这一重要职位,很不幸,狄青触犯了名臣们内心深处的忌讳。比如欧阳修就屡次上书劝告皇帝拿下狄青,实在找不到狄青罪名了,便因缘际会的说当年洪涝灾害就是针对狄青所任非职的征兆。而一代名臣文彦博则说狄青军权在手,“朝廷疑耳”。

    这是什么?典型的“莫须有”罪名,仁宗辩解,狄青是忠臣。而文彦博却居心叵测的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这句话的杀伤力之大,足以让仁宗百口莫辩,也注定了狄青的悲剧结局。

    狄青最终还是武人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太不谙人情世故了,因为出身行伍,更加不擅于与文臣搞好关系,尤其是洞晓官场的潜规则,就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也没有选择急流勇退和明哲保身,没有料到自己会和历史上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一样被卸磨杀驴。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因一时疏忽,在家中祭祀先祖时焚烧纸钱,而火光冲天,惊扰了周围民众,而被负责消防的宋朝小警察报告给了朝廷,被政敌们谣言惑众,狄枢密使家中夜有怪光冲天。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事件,通常被视为有野心的臣子图谋不轨的表象,因自己一时不慎而招致了政敌杀伤力巨大的攻讦。狄青在仁宗瞻前顾后,犹豫不绝,三人成虎中最终被贬官外放。

    狄青在所谓名臣们的联手打击下,在墙倒众人推中被罢去枢密使,到陈州基层任官,狄青自知此去凶险,曾经对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一语成谶,这种政治上的猜疑和不信任,以及社会舆论潜在的巨大压力,和被动的因主流社会推向反面的惊惧。

    此后伴随着这位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名将而时时不能安生,狄青在陈州仅一年多,就因得暴病而死,狄青究竟得了什么病?宋史上语焉不详。虽然狄青死后朝廷备极哀荣,但是这种非正常死亡一直以来疑云重重,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

    宋朝能担当起一代名将的只有狄青和岳飞两人,可惜这两人在重文轻武的宋朝都被冤屈致死。为什么说狄青之死更冤更惨呢?因为狄青是第一个被冠之为臭名卓著“莫须有”罪名冤屈致死的武将,岳飞是被明杀,而狄青是被阴杀,阴杀更惨,死都死得憋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